Saturday, September 14, 2024

不斷延伸形成的廣州環市路

      該道路呈東西走向的主幹道。全長約8.4公里,寬約40米。街道位置西起西場立交與南岸路、東風西路及增槎路交匯,東至水蔭路、梅花路路口接天河路。

附近史地沿革

    在環市路還沒有開拓之前,從觀察清末粤東省城圖和1948年《廣州市街道詳圖》所見,該區域屬於郊外。

環市路街道周邊城市發展

     環市路原為1931年始建,由三元里至登峰的軍用道路,長3公里,寬5米。

    環市東路在1957年建路,長3100米,寬33米。路旁興建有華僑新村等住宅群。該道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向東延伸,連接廣州動物園南部。

      環市中路在1958年建路,長1500米,寬25米,與越秀公園北部連接,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用名環市北路,後改為今名。

      環市西路在1965年建路,長2700米,寬40~60米。原本只有西場至西村一段,後來延伸至大北立交,以連接廣州火車站。

   環市路開通後,陸續在不同道路交叉點上,建設立交橋和旱橋。首先是建成於1964年的大北立交,為全國首座城市道路立交橋。環市西路旱橋在1980年建成。區莊立交在1983年11月25日建成,12月1日通車,是全國首座四層環島式立交橋。小北立交在1986年建成。西場立交在1989年建成。

     内環路在1999年興建後,從西場立交往東,至小北立交路段加建高架路。東濠涌高架橋在1994年7月竣工啟用,在環市東路和簏湖路、北較場路交界架設高架橋。

     廣州地鐵5號線在2009年12月28日開通後,整段環市路都架設有地鐵站。其中西村站(2022年8號線開通後成為轉乘站)、廣州火車站(2002年2號線開通)、區莊站(2013年6號線開通後成為轉乘站)為轉乘站。
   
環市路部份地標
    在環市路歷史最悠久地標,是廣州協和學校(前身是在1911年創辦的私立協和女子中學和1921年創辦的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在2002年由廣州市協和中學和廣州市協和小學合併而成)。附近還有廣州火車站在1974年建成啟用。1970年遷環市西路的省汽車客運站。
    廣州自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前後,環市路陸續興建大量地標建築。特別是1976年6月1日建成開放的白雲賓館。還有在1992年7月建成開放的廣東國際大廈。都是曾經作為廣州最高建築,分別俗稱32層和63層。附近還有在1959年開業的廣州友誼商店、1985年8月28日開業的花園酒店、1986年8月開業的遠洋賓館、1996年竣工的廣州國際電子大廈。
    此外,環市東路還有在1958年創辦的廣東工業大學。1990年遷至環市東路的廣東電視中心。成立於1980年的省地圖出版社。環市西路還有在1970年搬遷今址的省汽車客運站。

   為何沒有環市南路?

     現時廣州環市路分別稱為環市東路、環市中路、環市西路。在上文提到環市中路曾經稱為環市北路。唯獨沒有出現過環市南路。正是由於廣州地域所限,當局未能規劃環市南路出來。


1994年廣州交通旅遊圖中的環市路
1957年廣州市交通圖中的環市東路
1960年廣州市交通圖中上,環市東路和環市中路曾合稱環市馬路
1972年廣州遊覽圖中,環市中路曾經稱為環市北路
1972年廣州遊覽圖中,環市西路只有西場至西村一段
1978年廣州交通圖中,區莊至動物園南門一段環市東路,標記為天河路



參考資料:

   筆者收藏中共建國至今廣州地圖((948、1957、1960、1972、1978、1994)、《廣東百科全書》、《廣州市志》、《廣州市地名志》、《廣州百科全書》、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名城廣州常識》、《廣州之最》

Friday, March 01, 2024

澳門與拱北關係史

 


1887年廣東全省水陸舆圖中的澳門與拱北,維基百科共享資源港文化特色。


 拱北口岸,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拱北傍海


葡人登陸前的澳門與拱北行政區劃沿革


  廣東在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劃出南海、番禺、新會、東莞四縣的沿海地區,建立香山縣。現今澳門和中山市、珠海市、廣州市南沙區大部分地方之區域在當時同屬香山縣範圍。當時澳門地區屬南宋廣南東路(今廣東的情侶路,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省)廣州府香山縣延福里恭字圍,舊稱香山澳、濠鏡澳等。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改屬廣州路香山縣。明軍在1368年(明洪武元年)平定嶺南後,設廣東行中書省。1376年(明洪武九年)改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屬嶺南道廣州府香山縣。在1531年(明嘉靖十年)正式革去廣東市舶太監,改市舶中官公館為嶺南道公署。


中葡拱北邊境變遷


 回歸前的澳門與拱北


 (1) )關閘事件 (1849年)


  也稱拉塔石炮台之戰或北山嶺之戰。澳門亞馬喇總督就在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8月22日,於關閘附近突然遭到沈志亮等七名中國人襲擊,遇刺身亡。


  由於葡萄牙王國指責清政府策劃或支持暗殺澳督,土生葡人美士基打(葡萄牙語: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在同年8月25日,攻佔澳門半島與中國大陸連島沙堤的要衝關閘,以及北山嶺(葡萄牙語:Passaleão)。兩廣總督徐廣縉作調兵應變,也在同年9月16日致函澳府委員會,通報殺死亞馬喇總督的沈志亮被捕獲、審判、處決消息。清軍後來退守前山寨。


  由於「瑪麗亞二世號」巡防艦爆炸,造成大約有二百名水兵死亡之後,葡萄牙取消進一步討伐遠征。亞馬喇總督遺體在1851年(清咸豐元年)1月1日就從澳督府移往方濟各修道院的嘉謨小教堂(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安葬,同時舉行正式安葬禮,澳門議事公局於葬禮上致悼詞。


 (2)關閘事件 (1952年)


 葡軍邊防士兵在1952年7月25日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因路障之爭在關閘附近再次發生邊界對抗。交火後,一名莫桑比克土著士兵喪生,一名葡軍官和多名非洲士兵受傷。七月二十六日,由於邊界衝突持續,澳門政府實施宵禁並關閉關閘大門。但因十分依賴中國大陸的食物進口,導致有關價格飛漲。兩天後關閘大門重開,但汽車來往很少。休戰約三天後,衝突在7月29、30日再起。澳門政府在8月23日,與中國方面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協議是由澳門商會正、副會長何賢和馬萬祺作中介人,何賢與澳門政府經濟局長羅保一起前往中國,參加最後一次(第十七次)談判。


(3)拱北關前蓮花亭對開爆炸事件(1962年)


 中澳邊區三廠在1962年8月5日上午十一點傳來爆炸聲,交通一度斷絕。大陸軍警在三廠方面發生爆炸時,立即實施緊急戒嚴,加派治安人員到達現場將拱北海關附近包圍,逐段路檢查鄉民與郵包帶貨人,以及港澳返鄉探親旅客。有部份返鄉探親旅客在是日下午6點返回澳門。在8月5日被留在三廠之百餘名郵包商帶貨人,有十七名在8月6日上午十一點返回澳門,同時有三十多名返鄕探親之港澳旅客,也獲得返澳或者直接往石岐或廣州去。陸路交通在8月6日恢復,有十多名返鄉探親的港客,在是日經過拱北關前往石岐各鄉,但是日沒有人前往拱北關投寄郵包,郵包投寄活動完全停頓。有四百人直至8月10日經過查問之後獲釋放,積壓郵包在是日也已開始寄出。


(4) 弔唁周恩來儀式(1976年)


 在1976年1月14日和15日拱北海關大樓舉行。當時全澳下半旗誌哀,全澳不同戲院停止放映,同時體育康樂活動也暫停。這個弔唁會場禮堂上方佈置「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志永垂不杇!」橫額,下面高懸周總理遺像,前面則是松柏和鮮花。本澳工人、菜農、漁民、工商界、醫務界、敎育界、歸僑、新聞界、體育界、攤販、文化藝術界等代表和各機構職工總共四千人,在14日拱北海關大樓前參加弔唁儀式。各業工人、街區坊衆、婦女、工商界人士、學生、敎師、靑年、漁民、小販等總共七千人,在15日前往拱北海關大樓參加弔唁儀式。可見弔唁會場選址,有利於方便珠澳民眾前往悼念。


(5)拱北海關爆炸事件(1993)


 一名本澳居民被懷疑是毒品帶家,在1993年2月28日被海關關員帶走調查時,竟然拋擲手榴彈。將五名關員炸傷之後衝關逃走,大量拱北海關以及邊防人員旋即進行搜捕,動用催淚氣體將嫌疑人從拱北海關大堂的「天花板」迫出後拘捕。在事件當中除了五名海關關員受傷之外,被拘嫌疑人在混亂中也有受傷,同時被送往珠海市人民醫院救治,其中兩關員傷勢較為重,但是沒有生命危險,多是手足部被碎片打傷。另外還有三名本澳居民在爆炸之時被波及,當時是被手榴彈碎片所傷,回澳之後到鏡湖醫院救治。


回歸後的澳門與拱北


  澳門政府早於2001年間向珠海市租借關閘以北「三不管地帶」地段,作興建新的關閘邊檢大樓(葡萄牙語:Posto Fronteiriço das Portas do Cerco)。新的關閘邊檢大樓在2004年1月15日落成,同時在同年2月2日正式啟用。現今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在2015年12月2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當中,明確劃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2013年11月初訪澳。他在此期間宣布青茂口岸項目已經獲得中央批准同意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2017年4月正式批覆同意,主體工程在2018年初正式動工。青茂口岸現在位置原本為舊澳門批發市場,在新的口岸工程展開後,同一時間展開清拆工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在2021年8月30日分別宣布,按照國務院批覆同意,同時經過粵澳兩地政府協商,青茂口岸(粵澳新通道)在2021年9月8日下午3時正式開通啟用。


  為了用於澳門輕軌東線項目建設,有利更好發揮項目的經濟社會效益,加強澳門與大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在2023年12月29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廣東省珠海市拱北口岸東南側相關陸地和海域實施管轄的決定等。澳門將以租賃方式取得相關陸地和海域使用權,租賃期限由移交管轄之日起直至2049年12月19日,期滿後可續期。


與澳門、拱北有關的地點


  拉塔石炮台 位於中國廣東珠海拱北炮台山上,佔地大約3600平方公尺,在1841年修築建成。在1849年發生關閘事件之後,這個炮台曾被澳葡政府佔領。廣州府前山同知(與澳門同知是同一個衙門)蔡國禎在1890年收復之後,曾經用作拱北關陸路緝私總部。此砲台遺址在1986年5月13日列入珠海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15年12月10日,列入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蓮花亭 澳門各界在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2月24日參加拱北高沙蓮花亭開幕典禮儀式。蓮花亭為澳門同善堂茶亭,位於澳門往來中山的必經之道,即現在珠海蓮花路側,以方便往來行人休息。在抗日戰爭期間不幸被日軍所毀,此次重建是由同善堂主席黃渭霖發起,目的依舊為以方便往來行人休息。


  北嶺愚園遺址 位於珠海拱北北嶺村,又名竹石山房。由珠海北嶺村人、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徐潤(1838—1911)興建於清宣統年間。1950 年,廣東人民公安邊防局第五分局指揮所在此設立。1952 年關閘事件發生,這裡是中方與澳葡代表談判場所。「文化大革命」時期,園內建築遭破壞。1986 年公佈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不管地帶   位於澳門關閘和珠海拱北口岸之間邊界地帶,在1849年至1999年曾經一度為領土管轄的法律真空。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在2017年11月28日重申,自從關閘口岸在2004年擴建之後, 關閘口岸和珠海拱北口岸之間已不存在「三不管地帶」,關閘口岸後面屬內地管轄範圍。


  拱北關  清廷在香山縣小馬騮洲,於1887年4月2日始建。在澳門臨時租用風順堂街1號作拱北關總關以及稅務司法來格住宅。拱北海關稅務司在辛亥革命之後,於清宣統三年(1912年)11月18日下令海關改掛海關關旗,取下原有的清政府龍旗。在1946年8月21日恢復九洲支關。中葡雙方為了合作防止走私,中澳關務協定在1948年5月20日簽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拱北海關   在1950年1月由拱北關,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拱北海關。198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為正廳局級海關。關區範圍包括珠海、中山兩個地級市。關區設有一類口岸11個、原二類口岸7個、中途監管站2個。


  拱北口岸   拱北旅檢大樓在1977年啟用,直至1999年10月。現在的拱北新聯檢大樓在1999年10月2日啟用。自2011年,拱北口岸打破羅湖口岸的記錄,成為全球最高出入境人次的出入境口岸,年均出入境人次達1億以上。通關時間為每天06:00-01:00。拱北口岸地下購物廣場於1999年12月開業。


  拱北賓館   是四星級涉外酒店,在1981年8月建成,於1984年3月29正式開業。曾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政要等人物。 是由廣東省旅遊設計小組負責設計,順德縣建築公司第四工區負責土建施工,廣州巿園林建築公司和順德縣北滘花木公司負責園林綠化施工,聘請港澳多家公司協助室內設計裝修。由香港新聯益公司,澳門盧道和、何厚鏗、何厚鏵、盧德全、梁仲豪、梁仲俠等,以及珠海國際金融中心聯合投資建成,總投資額八千多萬港元。敬賢會堂是紀念拱北賓館投資者何賢而設。


研究澳門與拱北關係書目提要


  《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由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所編,在1999年由台北國史館出版。台灣學者目的是為了促使台灣學術界重視港澳史研究, 在1998年9月舉辦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這本《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錄該研討會會議共有二十五篇文章,其中六篇是有關澳門歷史,其中收錄莫世祥文章〈近代澳門貿易地位的變遷──拱北海關報告展示的歷史軌跡〉。


  《蠔鏡映西湖:屏蔽與緩衝中的清代澳門中西交流》:由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師周湘、李愛麗、江瀅河、藺志強所著,在2013年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其中收錄由李愛麗所撰寫的〈清朝對澳門的海關管理:從澳門總口到拱北海關(1684—1887)〉一文討論的問題包括:明朝政府對澳門貿易的管理、清朝前期粵海關對澳門海關的管理和澳門總口的沿革、澳門總口委員設立後的海關管理體制、鴉片戰爭後澳門海關體制的變化。


  《珠澳關係史話》:由趙艷珍所著,2006年由珠海出版社出版。以8章內容:(一)葡人入據澳門前後的珠澳關係;(二)在天朝上國的羽翼之下;(三)鴉片戰爭前後的珠澳關係;(四)《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簽訂前後的爭鋒;(五)民國時期的珠澳關係;(六)新中國成立後的溝通與聯繫;(七)改革開放後密切的交流合作;(八)一國兩制下的珠澳關係。訴說澳門關閘和拱北一帶變遷歷程。


參考資料:《簡明中國歷史地圖冊》、《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粵澳關係史》、《澳門歷史 1840~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拱北海關、澳門華僑報、《澳門研究書目提要》。



Friday, December 08, 2023

育鷹小學與廣州軍區空軍

 



       育鹰小學位於東風東路782號,成立於1956年,該校成立時原名廣州空軍子女小學,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空軍創辦,完全招收部隊子女作入學寄宿,首任校長李芳。在1964年起開始招收部份地方子女入讀,部份走讀生。同年由東山區教育局接管,從機團辦校改為公校,改名為育鷹小學。
      廣州軍區空軍部隊有一段歷史。經中央軍委批准,在1950年7月27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空軍司令部,總部駐武漢。在1954年5月15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空軍部。在1955年5月6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空軍司令部,總部移駐廣州。在1957年5月20日,同廣州軍區防空軍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空軍。由於在2016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撤銷而成歷史。廣州軍區所辦的小學,還有八一小學(今名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
      育才學校在2003年2月同時與育鹰小學、水均崗小學三所學校合併,把校址搬迁到東風東路782號,保留了「東山區育才學校」的校名。東山區在2005年5月同越秀區合併後,校名改為「越秀區育才學校」。
參考資料:建燁收藏《廣州東山區教育志》、1996年《廣州地圖册》。中國空軍網。
圖片說明:均由建燁在2000年4月於廣州以菲林拍攝
#廣州  #小學  #歷史

Thursday, October 14, 2021

中共在1949年接管廣州初期整頓新聞出版業


    本文希望從了解舊歷史資料當中,在中共佔據廣州72周年之際,進行反思中共在1949年接管廣州初期的新聞出版業。中共官方出版佔據廣州初期歷史,其中少提及整頓新聞出版業的歷史,有必要對這段歷史作梳理整合。由於時間和篇幅原因,難免出現錯漏,希望大家多指正。

 

    歷史背景

中共《新華日報》1942829日社論曾寫道「這說明英美在戰時也還是尊重人民的言論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兩大民主國家采取這些重大措置,正說明英美兩國是尊重和重視其他黨派,和他們所代表的意見和力量的。這種民主團結的精神,是值得贊揚和提倡效法的。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國亟應提倡和效法的。」中共《解放日報》194391日社論曾寫道「法西斯的新聞理論家居然公開無恥地鼓吹一個黨、一個領袖、一個報紙。一個軍隊的主張。它們對於異己的進步報紙,采取各色各樣的限制、吞並和消滅的辦法,如檢查稿件、任意刪削,威脅讀者、阻礙推銷,派遣特務打入報館、逐漸攘奪管理權,最後則強迫收買,勒令封閉。」但現實上中共掌權後,有確實人做到尊重人民的言論出版等民主自由嗎?

 

194910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1014日,廣州被中共正式佔領接管。19491021日,廣州軍管會成立以廣州軍管會名義頒布《關於報章雜誌通訊登記暫行辦法》,正式接管和整頓新聞出版業這項接管工作於。194912月下旬完成。廣州報業(1827~1990)P187

 

突擊搜查全市書報攤和書店

穗共在中共建政後,多次在廣州突擊檢查全市書報攤和書店。中共廣州軍管會文敎接管委員會在19491119日下午並在第八甫各書店檢獲大量黃色書籍。澳門華僑報,1949.12.14中共廣州軍管會文敎接管委員會在19491213日上午大規模出動掃蕩市區各書店色情書籍。當局宣稱:為確立革命秩序,此種含有毒素之書本,應澈底肅淸。各書店刻已遵令塡悔過書保証在本月底前掃數收回,同時保証不再發行。是日上午被搜去之淫書為:『銷魂洞房春』等等,總計共有十五大籮,該項刊物將定期當衆焚燬。澳門華僑報,1949.12.14廣州市新聞出版處會同公安局組織人員,在1951819 日突擊檢查全市書報攤和書店,查處黃色書刊十多萬冊。(廣州發展紀事 P301

整頓報刊和通訊



已停刊的廣州報刊  出自廣州報業(1827~1990)

  中共解放軍在19491014日正式進入廣州市區之後,廣州報紙有建國、越華、大光、商報四家繼續出版。建國及越華報仍然維持原有組織照常出版。商報及大光報則改由員工合用委員會負責刊出版。四報除大新時代之來臨。市聞篇幅甚少,國際消息亦然。四報均且顯之地位,刊載中共華南局所發表的告廣東人民書,呼籲團結一致,以勤勞精神建設新廣東,廣州市各報於中共解放軍進城後迄未停頓,俱由員工維持會主持。僅《中央日報》一家負責人在中共接管廣州之前逃走,而於19491013日自動停刊,並已為共軍技工人員進行接收,籌備改組出版。澳門華僑報,1949.10.17 廣州報業(1827~1990)P151

大光報在19491023日停刊,同日正式用大光報器材出版南方日報,該報原定廿二出版,因敵備不及乃改期,又大光報器材於19491022日下午二時為軍管會文敎接管委員會派向明接管,並召員工談話。在接管時,兵守門外禁出入。澳門華僑報,1949.10.24

 廣州的軍管會,1949113 日勸令報販和書店,不可售賣在香港出版的反動報紙和雜誌。不過這個軍管會雖然向報販和書店發出勸令,但尚未實行禁止香港報紙運人廣州,但已要求在廣州流通的一切報紙,要向文敎統制委員會登記。澳門華僑報,1949.11.4

『粤商』『星報』『勞工新聞報』等三間報社,19491219起停止出紙,此係遵照軍管會文敎處命令,此項命令,昨日下午三時由專人送抵各報當局,限文到日停刊,據彼等解釋過去國民黨時代,上列三報言論反動,廣州解放後,特予兩個月時間俾作澈底獲得時機改造向人民靠攏,惟各報均置若罔聞,表示不好,故予停刊之處分,至於各報職工之遣散問題,自行由勞資雙方協議,分發遣散費。最少半個月最多不能超過三個月,現時各報紛紛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此項問題之解决,此次被停刊之三間報,所有全部器材尚保存,惟缺之現金,一般員工遣散,頗成問題,將沽售機器作遣散費。又軍管會當局幷宣稱:下列各通訊社不准登記成立:『大中』,『南方』,『華僑』,『中南』,『報導』,『新民』,『勵志』,『中華』,『華南人民』,『穗南』,『長光』『時事』等澳門華僑報,1949.12.20

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1950510日發出通告稱:本會為貫澈人民民主專政,剝奪反動份子的言論機關,保證人民的言論自由起見,已命令該報原負責人所主持之國華報於即日起停刊,現限該報原負責人於本通告發佈日起一星期內囘穗,或委託全權負責人處理該報全體員工生活及善後事宜,不得違誤。澳門華僑報,1950.5.11

廣州巿軍事管制委員會195081日下令現象報即日停刊,同時淸査現象報負責人在該報資財,予以代管。澳門華僑報,1950.8.3


南方日報(出自TushiDesign)和廣州日報創刊號(出自廣州報業(1827~1990))


中共華南分局機關報南方日報》在19491023日創刊。 中共廣州市委機關報《廣州日報》在195210月創刊。(廣州發展紀事 P448) 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羊城晚報》在195710日創刊。(廣州發展紀事 P451) 

中共廣州市委在1959612日決定整頓報刊,除《廣州日報》等中共背景報刊之外,其他一律停刊。(廣州發展紀事 P452

 

整頓書局

中共廣州軍管會文敎接管委員會,查得民路新懷遠印務所為中國國民黨所有,又國民黨中央黨部開設于漢民路之文化服務社,及獨力出版社等,於1949112日派員接收。又漢民北路正中書局,經文敎接管委員會接收,並於1949112日改為新華書店。澳門華僑報,1949.11.3

中共廣州軍管會文敎接管委員會19491119日下午三時,搜查光復路大發書局,情形嚴重,據守衛者稱,大發書局藏有大批國民黨書籍,中共接管廣州前為大量印刷反動及黃色書籍,書局主人於中共接管廣州後,曾以中共人員出現參加鮑鵬工作團被拘釋出。澳門華僑報,1949.11.20

中共廣州軍管會文敎接管委員會1950325中共認為漢民北路世界書局為官僚資本創辦,在中共接管廣州更改資本來源,欺騙政府偽裝進步,特將其查封沒收,已由漢民分局派解放軍監視管理。(澳門華僑報,1950.3.26

中華書局在1949年後撤出廣州,原書局地址在1954年始由新華書店作為廣州兒童書店使用。到2004年由中華書局收回業權,2009年完成翻新,成為聯合書店重新營業。20108月,被定為越秀區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出版公司官方網站:廣州「聯合書店」正式開業(20091023)

令停止發售書刊

新知識辭典: 廣東省政府文敎廳在19503月接廣州軍管會轉發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指示,並附發審查上海北新書局出版的新知識辭典一書的結果,中共當局認為這書內容有許多地方歪曲事實,同時反對中共一套人民民主,查該辭典係在『七七』以前出版,雖前後訂正七版(解放後曾訂正過二次),但錯誤仍是很多,尤以訂正七版的『補編』錯誤更多。廣東省政府文敎廳文管處接得此項指示後,當即於日前派員前往各書店檢查,發現永漢北路新南書店等尚有代售該辭典,當著令停止發售,將存書繳案,並遵照出版總署指示的處理辦法處理。澳門華僑報,1950.3.20

 

中共打壓廣州新聞出版和教育自由其後果

   由於中共打壓廣州新聞出版和教育自由廣州大量親國民黨背景學校報刊雜誌書局被接收查封。因而廣州公敎文化人失業情形嚴重,中共背景三聯書店19502招考業務及會計員多人,報名者竟逾千人。廣州市敎局且有數百人自寫自傳,請求分派工作,廣州市敎局無法處理,迫得登報通知,如在目前未得敎局通知派負工作,卽屬無法安置,不必往敎局公告處勞神等候。廣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失業狂潮,可見一斑。澳門華僑報,1950.2.24

    新華書店旗幟下之各出版社翻譯大批蘇聯書籍,大量運到廣州銷售規定全廣州市中小學敎職員均須購閱,每本售二三萬元不等,廣州市敎育局將購書費扣起轉發市小敎職員,指定研讀的目的用以改造思想。澳門華僑報,1950.3.23

 

 

 

參考資料: 廣州發展紀事,廣州報業(1827~1990),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聯合出版公司官方網站,葉劍英在廣州

Friday, July 02, 2021

現存珠江三角洲重覆的地名

 

  


      由於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中華民國在1912年成立之後,地名避諱當朝皇室成員名字或惡人之諱傳統也伴隨消亡。加上既定俗成而通用習慣,或者為了紀念歷史名人或事件。珠江三角洲一帶省港澳十一座城市(今稱粵港澳大灣區)現存的一些重覆地名,沒有加以修改,形成這種獨特的現象。由於地名重覆相同,若沒有講清楚哪座城市,難免産生混淆的情況。現存珠江三角洲重覆的地名命名特點,有山水名、有人名、有事件、有街道名、也有城鎮名。一個地名出現重覆的城市有多也有少。因現存珠江三角洲重覆的地名眾多,由於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只其中舉例一部份。

        珠江三角洲一帶都有以蓮花山命名的城市。位於廣州、深圳、新會、惠州、珠海、東莞、肇慶、香港、澳門。其中廣州、深圳、澳門的蓮花山較為出名。廣州蓮花山位於番禺東北部。峰頂有座蓮花塔,塔東北則有座蓮花城,建於1664年(清康熙三年)。山上也有座望海觀音像,於1994年10月23日建成開光。深圳蓮花山位於深圳福田區,山頂廣場有座鄧小平銅像, 建於2000年。澳門蓮花山又名蓮峰山,即現在的望廈山,位於澳門半島北部之望廈區。

     珠江三角洲一帶都有以孫中山命名為街道的城市。位於中山、廣州、深圳、莞城、石龍、惠陽、高明、澳門。以紀念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始建共和政制。街道長度以中山、廣州、惠陽、澳門較為長。其中廣州惠愛路(今中山四、五、六路)民國騎樓建築群建於1920年代,因1990年代初,中山路沿線建造地鐵一號線,中山四、五、六路騎樓街被大肆清拆和破壞。 東莞石龍中山路仍存有民國騎樓建築群,建於1929年。

      珠江三角洲一帶都有以解放路命名為街道的城市。位於廣州、佛山、中山、深圳、東莞、惠州、台山、肇慶。港澳則沒有解放路。以紀念中共在二十世紀國共内戰上成功佔據的城市。

        珠江三角洲有兩座城市都有以石排灣命名的城市。位於香港和澳門。香港的石排灣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香港仔和離島南丫島。澳門石排灣位於路環,現今為2013年開始入伙的政府公共房屋群,還有一些私人樓宇屋邨。

        珠江三角洲有兩座城市都有以灣仔命名的城市。位於香港和珠海。香港的灣仔位於香港島北部,其中有著名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珠海的灣仔位於澳門西方,其中有著名的灣仔海鮮街。

參考資料:廣東百科全書、廣州百科全書、澳門百科全書、維基百科香港條目、高德地圖

Friday, June 18, 2021

廣州地鐵一號線建成通車歷程

        


       廣州交通發展一日千里,廣州地鐵現時是大中華地區僅次於北京、上海的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與此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本文就回顧廣州地鐵一號線通車過程歷程。

       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鬱在1958年最早提出籌建廣州地鐵的設想。廣州市政府在1965年初成立地下電車工程建設指揮部,當時是結合戰備工程建設,出於保密需要,同時根據「地下」二字共有9道筆畫緣故,該工程曾被秘密定名為「九號工程」。在1966年竣工之後的「九號工程」,斷面只有3米寬、2.85米高,而且隧道處處岩石裸露,處處布滿坑木支架,根本就無法運行地鐵,最終只能作為一個巨大的防空洞來使用。

      在1979年7月成立地鐵籌建處。並在1979年初步確定線網規劃雛形。地鐵籌建處在1984年正式劃歸廣州市建設委員會管理,著手進行地鐵建設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廣州市城鄕建設委員會主任戴治國早在1988年3月15日表示,廣州地鐵將是一個跨越世紀建設的工程。這是因為它建設難度大,而造價又高。所以廣州建地鐵打算多方籌集資金,除了包括市政府財政撥款外,準備向國內各單位集資,尤其要引進外資,並歡迎國外的企業家來穗投資建設,經營地鐵。廣州地鐵網規劃的方案已公佈,可供國內外人士討論,以便集思廣益。他歡迎修建地鐵早,設計和經營都有好經驗的香港地鐵同行提建議。就在廣州市和法國里昂市在1988年12月,合作完成《廣州市地下鐵可行性研究-示例報告》。1991年先後有瑞士、日本、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德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意大利、奧地利、韓國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提供建議書。

直至1992年3月10日,廣州巿地下鐵道籌建處主任金鋒在廣州巿九屆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匯報說,已完成的地鐵籌建工作包括立項報批工作,在法國專家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廣州地鐵近期路網,對外商的資格預審,並對重點對象開展詢價的技術商務談判等。黃沙試驗段在1992年10月動工。廣州市地上鐵道總公司在1992年成立,在2015年6月改名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全資國有企業。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1993年成立,是廣州地下鐵道設計研究機構。葡萄牙的聖靈銀行(Banco Espirito Santo-Oriente)曾以兩百萬美元貸款方式參加廣州地鐵工程。葡國聖靈銀行向廣州地鐵擔供貸款的簽字儀式,於1996年12月30日舉行。

       廣州地鐵一號線在興建過程當中,最大的爭議的是拆遷中山路騎樓。據廣州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劉鐵洵在1992年9月透露,當時廣州市城市規劃部門正在制訂老城區攺造整體規劃。廣州市在近期內將點線結合,實施老城區包括中山路地鐵一帶的改造,其中沿即將興建的廣州地鐵主幹線十四個車站四周都將建成大型綜合性的商貿中心。

      因中山路沿線建造地鐵一號線,中山四、五、六路騎樓街被大肆清拆和破壞。當中被拆除的老字號包括:艷芳照相館、惠如樓、致美齋(唯一回遷,鋪面大幅縮水)、大學鞋店、新陶芳大酒家、滄洲臘味店、妙奇香、一樂也理髮店、華北飯店、菜根香、北園、東江飯店、利南樓、新華戲院、新星戲院、鶴鳴鞋店、孔旺記、雞林(食檔)、精益眼鏡店、永華家俱商場、劉富興飯店、亨得利鐘錶等。達明里(位於市政府之南,中山五路之北)、安懷里(位於市政府之南、公園路南則) ,因中山路沿線建造地鐵一號線而消失。現在這個位置是地鐵一、二號線的出入口。一號線工程和沿線物業的總拆遷面積達一百一十萬平方米,搬遷居民和單位約兩萬戶,涉及居民約十萬人。雖然興建地鐵帶來交通便利,但是同時帶走許多值得紀念文物和街巷,是非常令人感到惋惜的。

           廣州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在1996年7月1日成立。廣州地鐵一號線線網首段路線——1號線黃沙至西塱段於1997年6月28日正式開通,自此廣州成為了中國國內第四個擁有地鐵的城市,也是中國國內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不過廣州地鐵一號線到1998年12月28日才全線按期建成。1999年農曆新年期間全線向市民開放觀光。此後經過半年的列車及設備調試,1999年6月28日全線開通運營。

參考資料:《廣州百科全書》(第二版)、《廣州市地名志》、《廣州交通發展簡史》、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香港《華僑日報》, 1991-07-18、和訊網、新浪網

圖片說明:

左上:1994年,官兵正在芳村地鐵車輛段建設工地義務勞動,廣州年鑑1995。

左下:1994年,西門口地鐵站施工現場,廣州年鑑1995。

中:1995年,芳村站、芳村坑口、黃沙長壽路段、廣鋼站歷史照片,廣州年鑑1996。

右上:1999年6月28日,圖為林樹森市長為地鐵通車剪彩,廣州年鑑2000。

右下:1號綫A1型列車駛出坑口站,維基百科共享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