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消失的廣州海珠公園其中一景。由於海珠公園原景顏色難以考證,故自行嘗試還原海珠公園景色。
改圖: 建燁 Kevin Chu
原圖:
https://kknews.cc/zh-hk/travel/y8o356b.html
Saturday, October 14, 2017
1949年國共廣州之戰
照片老相添彩色、文:建燁
1949年國共廣州之戰,發生於1949年10月前後, 最終中共在1949年10月14日成功佔領廣州。當時親 中國國民黨的人士和報章稱之為廣州淪陷,當時親中國共產 黨的人士和報章稱之為廣州解放。1949年10月24日 ,中國共產黨廣州市委員會成立,葉劍英任書記。1949 年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葉劍英為市長。
中國共產黨佔領接管廣州後,把中華北、中、南路,改名為 解放北、中、南路,在海珠廣場設廣州解放紀念碑。解放大 橋則在1998年開通。
廣州海珠橋開工日期:1929年12月1日。完工日期: 1933年2月15日。首次開通日期:1933年2月1 5日。重修開通日期:1950年3月25日。重修開通日 期:2013年9月1日。1949年10月14日18時 ,中國國民黨棄守廣州將海珠橋炸毀,死傷無辜百姓二千多 人,圖右一為被炸毀廣州海珠橋上色彩色照片。
中國共產黨佔領接管廣州後,廣州民眾舉行許多迎接中國共 產黨入城的活動。圖左一為愛群大廈垂掛的8層樓高的毛主 席巨幅畫像上色彩色照片。這一幅毛主席巨幅畫像是人間畫 會成員於1949年秋,他們為迎接廣州解放而作。人間畫 會於1946 年末由黃新波及一眾左翼畫家創立,1947至1949年 間在國共內戰的白色恐怖之下,上海漫畫家大批南遷香港並 加入畫會。圖右二為廣州民眾在廣州街道上搭建的慶祝解放 的牌樓上色彩色照片。廣州民眾就在1949年11月11 日此舉行入城慶祝巡遊。
中國共產黨佔領接管廣州前後,南方各省許多人經廣州偷渡 到英屬香港和葡屬澳門。逃不走的資本家、地主等不同社會 人士,難逃被中國共產黨處理命運。1950年12月,當 時有六名香港報章記者更被中共在廣州槍決,水橫舟《早期 香港記者遇害事件》記載:
黎死蘇失蹤,至今仍是懸案,但在1950年12月1日, 六名任職香港報章的粵籍記者在廣州被中共集體槍決,可說 是中共明目張膽,公告天下的殺人行為。當天香港的《大公 報》以頭版及大篇幅報導,並刊登了六名被處死的記者遺照 ,稱廣東當局偵破一批文化特務,共17人被判刑。該報社 評強調:「這是堅決鎮壓文化特務活動的第一聲」、「人民 民主專政對反革命是不施仁政的」。
這17人被中共指為蔣幫特務,潛伏在廣州搜集情報、秘設 地下電台、及散播「反動」訊息。其中6人罪行特別嚴重, 被判死刑,他們的資料如下:
趙非:又名趙宗鑾,34歲,1941年起任《國華報》( 1915年在廣州創辦)及《星島日報》的採訪主任及記者 。
羅金泉:又名羅棠、李沛然,33歲,《星島日報》記者。
陳廣平:33歲,《星島日報》記者。曾任《華僑日報》編 輯。
鄧孝平:又名鄧青萍,23歲,歷任美聯社、《中央日報》 、香港《現象報》、《工商日報》記者。
葉雲笙:又名葉盛、陳因,39歲,歷任《工商日報》、《 大光報》記者。
駱樹藩:又名駱昌,39歲,《星島日報》人員。
。
參考資料
《解放廣州》,嶺南星空下欄目組編
《功夫港漫口述歷史1960-2014》, 黎明海
中山市中山漫畫館
香港《開放》雜誌,水橫舟《早期香港記者遇害事件》:http://www.open.com.hk/ content.php?id=1800#.WeF-zl uCzct
維基百科
老照片上色原圖:
http://www.gzzxws.gov.cn/ dtsl/zgdsg/ksls/kswygzjf/ 201008/ t20100802_19109_2.htm
http://wap.ycwb.com/ 2016-12/03/ content_23689858.htm
http://www.gzzxws.gov.cn/ dtsl/zgdsg/ksls/kswygzjf/ 201008/t20100802_19109.htm
1949年國共廣州之戰,發生於1949年10月前後,
中國共產黨佔領接管廣州後,把中華北、中、南路,改名為
廣州海珠橋開工日期:1929年12月1日。完工日期:
中國共產黨佔領接管廣州後,廣州民眾舉行許多迎接中國共
中國共產黨佔領接管廣州前後,南方各省許多人經廣州偷渡
黎死蘇失蹤,至今仍是懸案,但在1950年12月1日,
這17人被中共指為蔣幫特務,潛伏在廣州搜集情報、秘設
趙非:又名趙宗鑾,34歲,1941年起任《國華報》(
羅金泉:又名羅棠、李沛然,33歲,《星島日報》記者。
陳廣平:33歲,《星島日報》記者。曾任《華僑日報》編
鄧孝平:又名鄧青萍,23歲,歷任美聯社、《中央日報》
葉雲笙:又名葉盛、陳因,39歲,歷任《工商日報》、《
駱樹藩:又名駱昌,39歲,《星島日報》人員。
。
參考資料
《解放廣州》,嶺南星空下欄目組編
《功夫港漫口述歷史1960-2014》, 黎明海
中山市中山漫畫館
香港《開放》雜誌,水橫舟《早期香港記者遇害事件》:http://www.open.com.hk/
維基百科
老照片上色原圖:
http://www.gzzxws.gov.cn/
http://wap.ycwb.com/
http://www.gzzxws.gov.cn/
1915年,乙卯水災廣州長堤泉香酒樓老照片
1915年,乙卯水災廣州長堤泉香酒樓老照片
改圖: 建燁 Kevin Chu
原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26/fb1262b78234443a888bf59c907c5ffb_th.jpg
原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26/fb1262b78234443a888bf59c907c5ffb_th.jpg
Sunday, May 21, 2017
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紀念章史話
購書紀念章,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某書店購書時所蓋的紀念章。由於本人是廣州購書中心書城的忠實粉絲,廣州購書中心在一九九四年成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至今,已在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無數次。不經不覺收集了歷年來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紀念章。在此向大家分享一下。
圖1是1998年在廣州購書中心購書所蓋的。是一個紅色徽章,紅色徽章內有兩個圓形。大圓形內寫有廣州購書中心中英文名稱。小圓形內是廣州購書中心的店徽。兩個圓形的下面是一本書,明顯地寫著給大家知這是一個購書紀念章。這個購書紀念章的顏色曾經也轉變為藍色(圖2)。
圖3是2001年在廣州購書中心購書所蓋的。這時候的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紀念章,刪除所有圓形和書本,改為廣州購書中心的外貌景觀,也似之前購書紀念章版本明顯地寫著給大家知這是一個購書紀念章。不過英文被刪除了。這個版本的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紀念章,記得在2004年、2005年購書時還是蓋這個。
圖4是2007年在廣州購書中心購書所蓋的。這個版本的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紀念章,求簡潔已省略所有元素,只保留寫有廣州購書中心中英文名稱,同時還保留店徽。 注意從此版本起,廣州購書中心中文名稱由簡體轉變為正體字。
圖5是2013年在廣州購書中心購書所蓋的。這個版本的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紀念章更加簡潔,蓋的紀念章大小縮小了許多。不過英文被刪除了。紀念章最下面恢復為一本書。
圖6是2015年在廣州購書中心購書所蓋的。當時廣州購書中心曾經作大裝修,而暫停營業。大裝修後恢復營業之後,就設計了這個復業紀念章。
圖7是2017年在廣州購書中心購書所蓋的。這個版本的廣州購書中心購書紀念章增加了許多文創和廣告推廣意念。
可見觀看這些紀念章,可認識廣州購書中心紀念章的演變歷程。
Friday, May 05, 2017
廣州「文革」年代物價黑市滿天飛
香港《工商日報》1968年2月3日新聞報載「廣州物價黑市滿天飛/雖有糧証/買不到糧」。
香港《工商日報》在當時是屬於香港親中國國民黨的報紙,當時香港還算是英屬領地,大陸難民逃到香港,就放開心口說真話。這樣看來這大陸難民說的話,可能有些可信性。
香港《工商日報》就繼續去調查瞭解,原來在當時接近一個月以來,許多大陸難民逃到香港請求當時親台的自由社團救濟。這些難民就指出,由於毛劉鬥爭白熱化,還經常出現武鬥,社會也非常混亂。最近一個星期以來廣州又發生大混亂,雖有糧證但配不到糧,黑市糧食增加一倍。 報載粵共當局竟以「五不運動」,使廣州新春氣氛如同死市。
「五不運動」是指不殺雞鴨,不送禮,不派利是,不貼揮春,不燃炮竹。五不當中,廣州市區仍有不燃炮竹私規定,其他新春傳統在改革開放年代後恢復。 不過特別搞笑的是,在1968年新春反而有毛澤東思想討紅包隊伍,去每家每戶討利是。原來這些人是外地到廣州串連的紅衛兵,十二個人每一隊。年初一早上七時左右,他們模仿派財神每人拿著毛語錄。到了民居門口,便舉起叫「毛澤東思想革命隊伍到」,廣州市民必須自動開門迎接,跟著一兩分鐘毛語錄。之後他們伸手向事主拿利是,按規定最少五毛人民幣。如果有誰不給,他們就大叫事主是反毛份子。廣州人稱呼這是毛澤東利是。
這樣看來外地到廣州串連的紅衛兵的地位,當時還比粵共當局要高,竟然公然違反「五不運動」以「文革」形式去拿利是。不過令當時的人恐懼的是紅衛兵的無法無天。誰反對毛主席,就是反革命反黨份子。
香港《工商日報》在當時是屬於香港親中國國民黨的報紙,當時香港還算是英屬領地,大陸難民逃到香港,就放開心口說真話。這樣看來這大陸難民說的話,可能有些可信性。
香港《工商日報》就繼續去調查瞭解,原來在當時接近一個月以來,許多大陸難民逃到香港請求當時親台的自由社團救濟。這些難民就指出,由於毛劉鬥爭白熱化,還經常出現武鬥,社會也非常混亂。最近一個星期以來廣州又發生大混亂,雖有糧證但配不到糧,黑市糧食增加一倍。 報載粵共當局竟以「五不運動」,使廣州新春氣氛如同死市。
「五不運動」是指不殺雞鴨,不送禮,不派利是,不貼揮春,不燃炮竹。五不當中,廣州市區仍有不燃炮竹私規定,其他新春傳統在改革開放年代後恢復。 不過特別搞笑的是,在1968年新春反而有毛澤東思想討紅包隊伍,去每家每戶討利是。原來這些人是外地到廣州串連的紅衛兵,十二個人每一隊。年初一早上七時左右,他們模仿派財神每人拿著毛語錄。到了民居門口,便舉起叫「毛澤東思想革命隊伍到」,廣州市民必須自動開門迎接,跟著一兩分鐘毛語錄。之後他們伸手向事主拿利是,按規定最少五毛人民幣。如果有誰不給,他們就大叫事主是反毛份子。廣州人稱呼這是毛澤東利是。
這樣看來外地到廣州串連的紅衛兵的地位,當時還比粵共當局要高,竟然公然違反「五不運動」以「文革」形式去拿利是。不過令當時的人恐懼的是紅衛兵的無法無天。誰反對毛主席,就是反革命反黨份子。
Thursday, April 20, 2017
水蔭路的變遷 建燁
感受水蔭路的歷史變遷,始終有點親切感。筆者曾經在二十世紀一九九四年至二零零一年於水蔭路一帶居住,後移居澳門至今。記得位於環市東路和水蔭路交界路口,是上學必經之路,就是從這裡行路到廣州市水均崗小學(已與其他學校合併)、廣州市第四十八中學(已與其他學校合併)上學。在二零零一年移居澳門時,就在水蔭路拍攝下一張又一張珍貴照片。
現在的水蔭路位於廣州越秀區,西北接先烈東路,南接環市東路,是屬於黃花崗街道。水蔭路社區除了有翔雲樓賓館和廣東新聞出版局大廈之外,還有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東風公園,是一個有許多人居住的社區。水蔭社區除了有東風公園,在不同號院社區也有一個小公園。
按照《廣州市志》所載,水蔭路原名十九路軍墳場路,在1933年建成,因附近有十九路軍抗日陣亡將士墳場而得名。長2000米,寬 6米。在1982年改名為水蔭路。從1923年的《廣州市區圖》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紀一九二十年代的水蔭路一帶都是農田,沒有太多人在這裡居住,同時周圍都是山崗。從老地圖所標示,現在水蔭路附近有貓兒崗、木陰崗、鴨舌崗等。初初的水蔭路只有十九路軍抗日陣亡將士墳場附近,後來經過不斷的擴闊工程,後來擴闊至環市東路口。
一些老廣州地圖,標示現在水蔭路附近叫做雙淹崗或水蔭崗。可能就是由於其道路位於雙淹崗或水蔭崗附近這個原因,十九路軍墳場路後來被改名為水蔭路。最令筆者難忘的是,兒時生活的水蔭路每當雷風暴雨,那些黃泥水從地下水管走出來,水蔭路變成一條小黃河。感覺到水蔭路這個名修改得非常貼切。
觀看一些老地圖發現水蔭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沒有太多公共汽車路線經過。廣州新福利公司就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於水蔭路設置192路和199路公共汽車路線總站。在水蔭路正式擁有公共汽車路線總站,標誌著水蔭路成為廣州的主要街道。其後85號公共汽車路線,也於水蔭路曾經設置一個公共汽車站,後來被取消。期後還有其他一些公共汽車路線,在水蔭路設置一個公共汽車站。隨著廣州地鐵通車的方便,無需過長時間就可到達水蔭路附近。
現今位於廣州動物園旁邊的其中一段內環路,除了在二十世紀曾經作為鐵路之外,曾經也作為傳統肉菜市場。後來為了建設內環路,而把這個傳統肉菜市場拆除,這麼個傳統肉菜市場搬遷到翔雲樓賓館附近。其後在水蔭路附近,也設置了超市和肉菜市場。
隨著時光無情的流逝,城市發展也越來越迅速,但是不變的始終是對家鄉的情懷。水蔭路在萬變無常之中,環境雖變,始終不變的是這街道的人情風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